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多年,但一些人注定不会忘记2014年的8月2日——这天早上7时34分,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的某家企业突然发生了重大爆炸事故,在一声声惨痛的巨响中,146名员工永远失去了生命。
事故发生在这家企业的一个铝合金汽车轮毂抛光打磨车间。打磨下来的铝粉尘集聚不散,最终发生了爆炸。在为逝去的生命哀悼惋惜之际,人们也不禁把目光投向了抛光打磨这一作业本身——作为制造业中最普遍、最广泛的基础性生产工序之一,抛光打磨行业有着数以千万计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是恶劣的,除了有发生事故的风险,打磨抛光所造成的粉尘还有可能令人罹患肺病。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在过往的许多年间,一代代从业人员正是用他们的辛劳、健康,甚至生命来支撑着这一工序的运转。
难道,就没有办法把人从这种恶劣的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吗?
当然有——用机器人取代人工。事实上,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和智能制造的大力推进,如今,抛光打磨行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与之相应的是,一片广阔的市场空间,也正呈现在人们面前。
为什么需要“机器人换人”?
2016年10月18日,上海。一场由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主办的抛光打磨机器人行业的顶级峰会——“2016中国机器人研磨工业创新峰会”正式拉开了帷幕。来自全球各地的机器人制造商、系统集成商、材料生产商等涵盖了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行业“大咖”们齐聚一堂,就抛光打磨机器人的行业发展、技术应用、推广普及等,展开了深度探讨。在一片片思维碰撞所闪烁起的火花中,抛光打磨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面貌逐一清晰;而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变得愈来愈有迹可循。
如前所述,抛光打磨是制造业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工序。大到重型机械、汽车,小至手机、小家电,甚至水龙头,都离不开抛光打磨;也正是因为这道生产工序的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这些物品才能有光洁亮丽的外观。
不过,“光鲜”的外表背后,却是无数工人的辛苦劳作——经年累月地研磨金属材料有可能让他们的手腕或者手指出现问题;研磨所产生的金属粉尘如果不能及时排出车间,有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正是因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近年来,我国抛光打磨行业的从业人员正急剧减少,“招工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此外,从生产的角度来看,用人工进行抛光打磨还面临着生产效率低、产品一致性差等问题;而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其劳动成本也正变得越来越高。“事实上,无论是打磨质量、生产效率,还是人工劳动条件,种种因素都促使研磨行业对自动化和机器人提出了新的需求;而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需要我们快速找出解决方案,并且是最适合中国的解决方案。”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在峰会上意味深长地指出,“这一方面需要我们企业的自身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个像我们今天峰会这样的、凝聚了由设备、材料、技术、工艺等各个方面企业所参加的更大的平台来加强沟通,从彼此的需求和经验中得到启示,谋求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发展。”
一如宋晓刚所说,在抛光打磨行业,机器人正迎来一片广阔的应用市场。那么,这块市场的空间将有多大?库卡机器人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库卡”)系统设计工程师翟耀平向记者举例说道:“福建泉州地区集聚着众多生产卫浴产品的企业,号称‘卫浴之乡’。旺季时,仅一个泉州市就有15万人在做抛光打磨工作;淡季时,也有10万人。现在当地许多企业急切地希望能用机器人来抛光打磨,因为手工劳作不仅劳动强度大、产品一致性差,而且‘招工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翟耀平所说的仅仅只是一个特定地区的某个特定行业的状况。事实上,在3C行业、五金家具、医疗器材、汽车零部件、小家电、重工行业、玻璃行业……几乎制造业的方方面面,抛光打磨机器人都正迎来庞大的市场需求。而在这股“机器换人”潮流即将浩荡而来之际,各大企业正纷纷发力、加速布局——这其中,既有“机器人四大家族”,也有本土的机器人制造商;既有应用系统集成商,也包括了打磨材料制造商,可谓是全产业链“集体出击”。一方面是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则是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各方力量的竞逐与合作,似乎从另一个角度透露出了这一产业所内蕴的勃勃生机。
老安自动化自13年成立以来,浮动工具的自主研发到去毛刺工作站的广泛使用,其中经历了许多企业的革新与改进。大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我相信,我们会用创新精神,服务精神,工匠精神,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步前进。